接上期:越南老兵探秘 (上) :中越战争中越军“84-MB-北光”计划惨败真相
另外,本次所摘原文来自于越方论坛,经翻译、整理及编辑(有删改)发表,仅向读者及老兵友情提供,并不意味着本文作者的观点。
引子:以下并不是战例,是翻译越南网友之间在论坛上的对线)战斗。话题是因为一位网名叫Poison(译文简称“毒药”)的女性网友,看了越南人翻译成越文的《炮兵团长回忆录》中关于那场战斗的描述而多方求证和询问后,在越南网友间引起的争论。本译文以1984年7月12 日那场战斗为主线,集合越南论坛上所有关于河江地区边界战争的话题,内容不分先后。当然还是以参战过的越南老兵的话题为主,网友研究为辅,愤青请绕行!!!
你们要知道,84-85年在河江地区发生的只是一场边界冲突,不是一场战争。每当波尔布特在柬埔寨被打击时,我们在那里就要准备迎接中国炮击,他们说“给越南放血”,中国人的这句话也说明了这场冲突的性质。1979年河江方面也没有大的交战,因为中国人也知道从那个方向不能攻向河内,并且那时候在河江地区也没什么重要目标。单边国道,险阻,路况特别差,客车从早上6点出发要到第二天的早上4,5点钟才到河内。卫兵们只要在两个点设卡就几乎能把逃兵全部抓住,向那里运送粮食,武器极其困难,那么怎么样做后勤供应和哪里找来那么多的兵来牺牲。
而且像我们这些长头发,颈和手戴着铜圈,像土匪一样的兵,死一个都很难。中国的传单打过来说“越南兵战斗很顽强,但人肉能挨得过钢铁吗?我们只借清水这一个地区来销毁堆得像三座山的生锈炮弹而已,然后撤军”,“685高地顶部有一个金矿,我们用直射火炮射击,把山头削低,露出金子后过去拿,然后归还越南。越南士兵不要阻拦。”
至于每天如果不用去背弹药,我们都去采茶,制成那时候在河江最著名的“阵地茶”。去挖泥蜂(现在是贵重药材),有一次大家组织去挖得10公斤的蜂蛹,比重新夺回400高地的4洞难多了。如果想像羊羔一样死的话,还有那个士兵有精神坐在中国的直射火力下的旧坦克上,互相呼唤准备和敌迫击炮弹赛跑,在“阴府”瀑布洗澡?在“磨肉机”和中国的12.7mm高机子弹兜着玩?隐藏在“水管”处数着炮弹的节奏然后,穿越蝙蝠洞盆地前的水田?
事实上,在清水参加战斗那一段时间,我们仍感到比在北光参加训练舒服多了,身体很疲惫但战友间的感情更加深厚了。
昨天阿兰(毒药--译注)一直催着我来这里参加讨论,但我实在想不出太多的东西来说。
314师老兵提起“阵地茶”令我想起被炮火挖得凹凸不平的茶山。你83-85就在那里,比我早。我85年底86年初才从黄莲山过来接替在风光机场的168炮旅。你听说过我们的单位吗?130炮。在那里一年半,我只上过清水一次,因为我们的观察哨设在那里,余下的时间都在下边。中国的炮打过来就钻到洞里,结束后我们就出来开炮,如此而已。我在29军450炮团。
我们阵地上经常听说到风光,但我经常到市里去,都经过那里,大约在4公里或5公里处见到几门大炮摆在路旁。那时看见你们坐着Kraz就很羡慕。有一次跟车从市里返回朗平,进入一个82炮基地(好像现在叫82炮为“高举轻打”)。122炮弹在经过我们头顶的时候还炸响了一下才落到中国士兵驻守的地区。好像有一次因为炮弹受潮,掉到反镜面地区我们的藏兵洞里,有一些122炮兵要上来挖交通壕(正因为如此,当听到河江方面的炮弹出膛声时都要跑进洞里,至于中国那边取决于哪个炮兵阵地开火来判断要不要进洞,不然照样采茶和捡菜)。对不起,各位130炮兵,你们打得很好,中国炮兵在接近他们的藏兵洞区域只敢使用迫击炮!
正是812,我记性很差只是大概听说。我们接替168炮旅,只上人,不拉炮过来。我们的大炮是152mm,只比“战场之神”差一点点。
那时打仗像过节一样热闹,都是年轻的士兵,很调皮。每次开火时嘴里都嘟囔着“不知道中敌还是中友”呵呵。原来你们害怕自己的炮兵甚于敌人的,线师老兵:
说中国的炮兵是越南的老师,但那时只见他们向整年不见人影的山头炮击。在那些敌我争夺很接近的地区他们只敢使用小型迫击炮(82),而我们连105都打。105炮弹听着很有趣,出膛的声音就像K54。但我们这里炮弹爆炸声音隆隆,不像那些长炮管的82,出膛时象雷声,但炮弹爆炸像手榴弹。
但有一次也遭到敌人82炮的射击,开始因为不见烟冒出来,以为是用穿甲弹在射击我们路旁的直射炮洞(也是82)。见到我后他们改用爆破弹,那时只知道趴下,炮弹爆炸后拼命跑,数到十后再趴下。那个镜面地段长约2公里幸好没事,退伍的时候全身没受一点伤,还拿到特工的一枚“弹球”回到河内,现在不知放在那里!
312师老兵(《除夕夜之战》作者。退伍后留学苏联学习法律,现在在河内开时装公司):
“毒药”别相信中国人的线日我们有损失,但并未达到3700人那个程度。中国炮兵的文章有对有不对。他们所称的老山是一个山脉,拥有多座山峰,最高的那座就是1509,然后逐渐减低一直到庐江边。最后那段有几座石山像是倒扣的碗,我们好像叫姑X(英文发音--译注)。所以,当他们说老山那就是全部战场而不只是1509 。
1984年7月12 日,个人会使用几个师和几个独立团同时参加战斗,进攻被占领的各个高地。每个单位负责一个方向。好像老兵B的313师负责1509方向。356师全部投入战斗(而不是2个团),负责攻打685,772,400。全部战线多个高地。
实际上,比如356师3个团参战,但每个团只派出营级直接战斗,余下的全部作为预备梯队。称作356全师,实际作战部队约一个团。其他单位我想也是如此。
1509那边的地形我不知道进攻的单位如何藏军。至于清水这边,哪位曾经来这里哪怕只有一天都很清楚。要攻击一系列高地如四洞,D1,D2,D4和......。一大堆我不记得了,那么唯一可以集结军队的是朗卢洞。洞较大,约500平方米,洞中间被从772高地流下的溪水一分为二,洞口被军医队占一部分。第二层是特工居住。所以步兵就算塞满也只能容下300人。蝙蝠洞又太小,相当于几张席子并且不可以站直,最多放下一个班。唯一一条向里面接近目标的小道,在朗卢洞和蝙蝠洞之间,从31号坡开始,还没爬裤子就掉了,如此地形哪来那么多人死,是不是啊各位军人?
啊,差点忘记,“毒药”,18公里处的烈士陵园有1682座墓,这是新的烈士陵园,各个师在河江市周围的烈士陵园全部都集中到这里。当然部分已由亲属搬回家乡。实际上在各个高地上还有很多兄弟被炮火埋葬,因为没有办法找到而作罢,而不是我们忍心让他们躺在那里。很多时候为了把一位烈士抬出来又搭进去几个,知道会是这样但是还得做。你的结论太糊涂,线师老兵:
1、关于1984年7月12日各个参战单位。到目前为止,直接参加战斗的人,都没人能详尽知道有多少个单位参战。他们只知道当时驻扎在那里的单位都参加,不是直接就是间接。至于哪个单位当时驻扎在那里,只有前线作战指挥部才知道。以我所知,除了几个师从头到尾都在那里的如313,314,356。还有别的省的部队如凉山的981,广宁的983。甚至高平,山罗也有。2、关于356师编号换成314。我见你提起这样的一个问题两次,但我确实不知道你从那里得到此消息。给你提供这一条消息的人证明他不掌握情况。356师的前身是316师。1974年,为了南方战场上保密的需要,316师留下全部器材设备,物资和一些干部框架,秘密南进。从此316成为316A(南方),316B(荣市)。316B继续征兵,训练并在1978年调到黄莲山。1979年在边界战争中,316B顺便从老街一直打到河江并驻扎在那里,番号改为356师。师部在瓦,越林,渭川。316A师到黄莲山接管316B,仍保留原番号316师。
这也许是人们误认为356师番号改成314师。但不久之后,314师也取消了。可以说在河江地区,313师是主力,最先出现也最后撤退。根据我的记忆,89或90年313师才撤回河江市,省部队一个营接替,然后全部撤回,省部队回驻地,313师远远撤到后方。
3、关于1991年2月13日最后的交战。我在网上搜索,也发现有几个关于这次交战的消息,但都不太可靠。正如你们都知道的,1987年基本上没有步兵之间的冲突,炮兵也逐渐稀落并完全停止。不了解这一个时间是不是真的发生?如有的话那是怎么回事,我们这边肯定是省部队的那个营。谁知道的请告诉我们。
很久才见到312师老兵重出江湖,你知不知道谷奈高地上的37直射阵地是哪个单位的吗?
你在逗我玩那!西面的谷奈,阴府瀑布,无名高地……我不知道。特别是炮兵我更不知道。
314师老兵,因为你在上面所以才说105炮出膛声象K54,但是炮手们为了尽最大可能避免耳聋都要张开口。第一次实战,当然是130炮,连续炮击1个小时。几十门同时怒吼,几天之后我们这些新兵耳中好像有群峰在飞舞。什么都听不见。后来习惯了,都知道转过身去不让声波直接灌进耳孔里。我是炮兵所以没能拿到啥东西回来做纪念。130弹壳太大不能塞进背囊。如真能留住啥东西那真是不错!
根据316师师史:1979年3月316师配属第二军区29军(滔江兵团),在西北地区方向担任主要的战略防御任务。1984年河宣方向的战事越来越激烈。为执行军区的命令,1984年6月22日,师向174团下达开赴河宣地区接受战斗任务。1984年6月24日,经过200公里高山深谷的跋涉行军,174团到达集结地点并紧张展开和兄弟单位的协同作战。1984年7月12日凌晨2点,团的基本作战力量已经逼近前沿战线点,进攻战役的枪声响了。虽然敌人的火力很猛烈但是部队很坚强,勇敢,增强战斗决心。b1营方向,特工穿插深入到A2突入帐篷区但是被发现,特工开枪进攻,1连下令冲锋,冲过突破口前的空地紧逼A2高地。3营由黄友专指挥。10连和11连刚刚接近战壕。听到A1和A2响起枪声,B区的敌人疯狂地射击和向前沿扔手榴弹。团部下令3营离开集结地发起冲锋。敌炮兵开始向B区炮击。争取这个时机,9连越过石壁在B1高地后展开。在敌炮火停止炮击的间歇,3营的各个进攻队伍一起冲过突破口,勇猛进攻,将敌人从B1击退。9连也及时直接进攻B1北面,消灭正在向山顶增援的敌人,为11连占领B1和向B2发展进攻创造有利条件。丢失B1后,敌人利用后方的大炮和直射火炮集中向B1炮击,工事损毁严重,我方战士有些伤亡。同时敌分成多路连续反击想重新占领B1。
在这里11连和9连顽强战斗,连续击退数倍于我的敌人的进攻。在反击失败后,敌出动有重火力掩护的多路突击小组,突入B1的侧翼。警戒组由一等兵陈文进负责。他趁着等到敌靠近才扔手榴弹,消灭走在前面的敌人,剩下的敌人拼命地向上冲,直达战壕边上。受伤后,陈文进边鼓励队员边消灭敌人的两个火力点并英勇牺牲。连续几次进攻失手,敌又用炮火进行连续2个小时的炮击。11连连长受伤,副连长指导员上来接替指挥,两次受伤仍然坚持组织和指挥部队战斗。这时,2营2连上来支援,配合战斗。营长黄友专在B1直接指挥战斗。三次受伤仍不肯离开战斗岗位,之后被敌炮火击中,牺牲在阵地中。3营与团部完全失去联系。团参谋长潘岭率同通讯组接受命令前去指挥战斗。在进发的路上被敌炮火击中,英勇牺牲。
1984年7月12日整个下午,敌人仍然不断向我阵地炮击。阵地上我方力量不多,但敌仍不敢组织进攻。到17点30分,为了巩固力量,部队撤离B1。
1984年8月,174团(316师)离开渭川前线炮兵团又接到开赴渭川接替325师。这一段时期冲突慢慢地减少,174团也逐步减少在各个阵地上的人数。
通过这个资料能够准确的看出1984年7月12日,174团直接参加战斗的部队只有3个连(即总人数的1/3)。如果根据《战斗经验》这本书,各战例中所描写的我方连队只有70-80人。
根据《312师师史》, 1984年6月,第一军312师165团4营和141团和一些炮兵单位炮兵、工兵调动到渭川前线师的各个参战单位到达渭川。只有担任掩护的炮兵直到1984年7月10日才到达。作战单位要求上级将进攻时间退后2-3日但被否决。1984年7月11日17时,各个单位进入指定位置。1984年7月12日早上4时30分部队在出发前沿展开。同日10时30分我方才开火进攻,但到16时司令部下令停止战斗。
141团只能让1和4营撤回,2营上去防守阵地(也许我们也占领了一些阵地)。
从1984年7月13日到1984年8月底,(第一军312师)141团2营和(第二军区313师)166团4营配合,顽强战斗保卫防御阵地。(大概这次战斗使得313老兵的池Sir第二次获封英雄称号)。好像以前有人说过我们在1030损失了300人。1984年8月底,312师撤离渭川。1987年8月,312师(缺209团)得到加强一个48步兵团(第一军390师)第一军308师的2个营和其他一些兵种单位,又接到命令到渭川接替第二军区的356师。31师担任玻汉地区,清水三岔路口,1100一直到812高地的防御任务,直到1988年4月才撤离。
这次战斗结束后,312师得到第二军区授予“出色完成防御任务”锦旗,165团获一级战功勋章,165团4营2连获二级战功勋章。
我有个感觉就是84-85年之后的那阶段,我军和敌方都在利用河宣边界地区的战场练兵。参战的部队很多,从河宣省部队,第一军区,第二军区,第三军区,首都军区,广宁特区的主力师和团到国防部主力。中国方面全部都有部队参战。
李嘉诚旗下长和港易将被审查,外交部回应(央视新闻) 【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旗下短视频产品 】
“轰炸+征税”双线开火 特朗普接连对伊朗和俄罗斯放狠线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接连对俄罗斯和伊朗“放狠话”。一边是“生气和愤怒”,一边是威胁“轰炸”,特朗普这次又急了......而他计划与俄总统普京再次通话又想聊啥?
愿平安归家!废墟内突发巨响,现场救援队员紧急撤离,有人不慎摔倒(原创内容)
当地时间3月30日,#欧洲大陆首枚火箭发射失败,仅飞行30秒就“熄火”坠地 #光谱 #挪威安岛航天中心
洛阳00后女孩以给人扫墓为职业 每天跪着擦墓碑:不怕嫁不出去#河南dou知道 #洛阳同城 #清明节
从明天起!自家门口安摄像头或涉侵权,若摄像头能直接拍到邻居人脸及邻居门口人员来往情况,有侵犯其隐私嫌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第三十一条和《浙江省渔业管理条例》第四十五条规定,每年4月1日12时至9月16日12时,禁止所有渔船捕捞梭子蟹抱卵亲蟹和幼蟹,误捕梭子蟹抱卵亲蟹和幼蟹必须立即放生。
网约车司机凌晨四点接到订单,越开心里越慌:地点偏僻,电话空号,也没见到乘客!
网约车司机程师傅反映,凌晨四点多他接到了一个单子,地点有点偏僻,赶过去后没见到人,电话打过去还是空号,他怀疑有人搞恶作剧。
曼德勒一宾馆垮塌严重,男子为寻找同事在废墟守了三天,地震时两人通线日发生强震,地震导致缅甸多地大量建筑物遭到损毁。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缅甸曼德勒一家名为WinStar的酒店受灾严重,有不少人员被埋在废墟下,目前仍不断有救援队伍来到现场尝试救援。当地时间31日中午,红星新闻记者在WinStar酒店救援现场遇到了徐先生。